這是在ptt甲板回的文章

http://yclou.blogspot.com/2009/07/on-movements-again.html
(yc的文章)

作者  gaultter (藍髮女妖? ? )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看板  gay
 標題  Re: [  ] 淺論同志運動的微型抵抗路線
 時間  Sat Jul 11 23:11:55 2009


yc的這篇文章倒是引發我一些想法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我主要想回應的是他文章中「怎樣的微型抵抗」會被視為是成功的抵抗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pokky的文章中,有提到讓身邊的異性戀接受同志是一種可能的方式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這部分我是同意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我想提出來的只有 如果有意識到「微型抵抗」仍然是一種「抵抗」的話
就不能只是讓異性戀寬宥、容忍「同志個人的存在」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例如地理學家Michael Brown(2000)便在《衣櫃空間》(Closet Space)一書中檢視同
性戀性慾特質遭邊緣化,並在各種尺度上隱而不顯的呈現方式。他描述一個西雅圖的公
車場景,一位男同志扭腰擺臀上車引起側目,他大聲宣稱這就是他走路的方式,旁人如
果不喜歡可以親吻他的酷兒屁股;然而一對在公車上公然接吻的異性戀男女卻清楚的表達
他們的反感,男同志亦以言語反擊。異性戀情侶覺得自己可以公然熱吻確認為那位男同志
舉止失當,只因為像城市或公車這種地方對他們而言都是異性戀空間;而那位男同志確認
為那裡是國會山莊-西雅圖的同性戀地區,在這裡反而應該是異性戀將他們的恐同症
(homophobia)-「藏在衣櫃裡」。 

放置到最個人的地方,我認為在「尋求認同」的同時,某些時候強勢是必須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尤其是對待"身邊的友人",如果只因為其他同志支持愛滋用藥等邊緣性議題,導致他們不
接受同志。我認為某些時候他們接受的只是"個人",甚至可能連「同志個人」都談不上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蔡康永在<白蛇要的,不只是同情>裡面有提到,"世界還沒有對同性戀友善到這個程度。
每個人都同情白蛇,討厭法海,但如果白蛇大方的晃著蛇尾巴逛大街,還是會被大家拿
掃把追著打吧。"我們只同情美麗又委屈的白蛇,我們可受不了白蛇現出原形,住在我們
樓上。"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我並不把異性戀當成假想敵,但我想如果「微型抵抗」要更有力量。當在尋求異性戀認同
的同時,不能一眛的只是成為他們想要接受的那種同志。在擁有一定的情感強度和權力的
同時,某些時候可能要堅定的表現出"我不接受不接受同志的異性戀"。可能才會比較具有
抵抗的力量。也就是就算我張牙舞爪,也請你接受。因為異性戀平常也就張牙舞爪阿^^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放置在個人消費裡面也是,如果當店家不說恐同卻迴避同志時,可以直接告知其自身的不
滿(不一定有用,但要讓對方知道,如果剛好不只一個人這麼做,個人就會不只是個人,
在一些所謂比較友善或尊重(不管真假)的環境裡,做這些對個人威脅性還在忍受範圍內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回應的很零碎,但只是依些想法。

參考文獻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[台北同玩節]蔡康永:白蛇要的,不只是同情(忘了日期了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Tim Cresswell. (2006)。《地方:記憶、想像與認同》(徐苔玲、王志弘譯)。
台北。群學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ault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